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问题研究》出版 - 农业农村 - 建超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问题研究》出版(一)
2022-12-30 06:43:00 来源: 作者: 【 】 浏览:41次 评论: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问题研究》一书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成果,入选了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信息” →

本书首先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同时,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型乡村建设战略与推进策略、乡村振兴环境绿色发展、乡村治理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基础上,研判和分析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相关问题,提出“乡村振兴2035 年愿景、预期目标与战略重点”,以及“2050 年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等重要内容,指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应保障的若干重大工程,提出保障乡村振兴顺利推进的若干建议,为国家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本文节选分享该书“第三章 乡村振兴2035 年愿景、预期目标与战略重点”。 

 

乡村振兴2035年愿景
 

瞄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到2035 年,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经营制度提升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手段优化农村环境,现代化的文明理念和优良传统提振农村文化,现代化的组织体系和体制框架强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资源配置和机制保障改善农民生活。坚持“生产为基、生活为本、生态为先”,农业农村实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农民富”的“三生三美”,建设“富裕、美丽、体面、文明”的新乡村。

 

图片

▲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概念模型

 

一、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六化三力”,推动“三生三美”,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1.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六化”

 

全面推进标准化、绿色化、专业化、智能化、融合化、再工业化。



生产标准化,农业生产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和效率优先,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过程绿色化,农业生产过程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利用率全面提升。

组织专业化,农业经营体系更加注重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经营者素质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收入取得较快增长。

手段智能化,农业生产手段和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科学化和信息化,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和农业精准化水平整体提升。

产业融合化,农业产业体系更加注重结构合理化和业态多元化,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稳定,农业生产基础夯实,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形成,食物安全指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人次大幅提升。

乡村再工业化,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在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培育壮大乡村新兴产业、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的基础上,加快促进乡村“再工业化”和乡村产业振兴。

 

2.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三力”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本构建。逐步实现农村“有活力、有吸引力、有竞争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得到全面发展。



农村要素有活力,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重塑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居民生活质量等值化的新型城乡关系,激发农村各类要素和各类主体内生活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全覆盖。

农村环境有吸引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和制度文化环境建设,建成适应现代文明生活、体现乡土文化风貌、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的美丽乡村,实现农业变绿和农村变美,农村绿化覆盖率、农村文化站和综合服务站占比较大提升。

农村产业有竞争力,推进乡村产业空间优化和融合发展,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联动推进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兴旺发达。

 

二、农业农村实现“三生三美”

 

坚持“生产为基、生活为本、生态为先”,农业农村实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农民富的“三生三美”。



生产美、产业强,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尤其是第一产业在保障生产的自然过程中,逐渐重视农业生态景观打造,各次产业创新更加活跃、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生态美、环境优,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营造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人和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发展空间。

生活美、农民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以农民生活富裕为根本落脚点,以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共同富裕为方向,提高农村美好生活保障水平,促进农村成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实现富裕、美丽、体面和文明的新乡村

 

1. 富裕

 

“富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表现,农业推进标准化、绿色化、专业化、智能化、融合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本构建。农村有活力、有吸引力、有竞争力。同时,在城乡融合方面,我国乡村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新型城镇化进入成熟期,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2. 美丽

 

“美丽”是新乡村的形象注脚,到2035 年,“多规合一”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基本形成。传统能源利用效率和新能源利用率均大幅提升,生态优先引领绿色发展,乡村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绿色生态产业模式发展壮大,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乡村居民生态、生产和生活融合发展。

 

3. 体面

 

“体面”是新乡村的尊严体现,到2035 年,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基本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全面确立,村民自治组织基本完善、乡村社会组织活力迸发,乡村治理主体协同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乡村治理人才队伍构建完备,乡村治理考核体系运转高效,乡村社会秩序稳定有序;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环境形成,农民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得到提升,农民生活体面,农业成为有尊严的、体面的行业。

 

4. 文明

 

“文明”是新乡村的精神内核,到2035 年,农民素质全面提高,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特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以及经营管理等知识的职业群体。农村居民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乡村人际关系融洽、社会风气良好,社会环境和谐安定、协调、有序,人人享受到现代化文明成果;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及为人处世的优秀思想和文化精髓得到认同和传承,古村落的历史风貌、特色和文化根脉得到保护。

 

乡村振兴2035 年预期目标
 

一、2050 年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标基础上,根据评价原则,初步构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全面 推进 乡村 振兴 加快 建设 农业 强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问题研究》 出版 责任编辑:ranjc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召开(扩大).. 下一篇多学者基层调研,建议从严整治农..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站外搜索

Baidu
互联网www.ranjc.com

Copyright © 2008-     建超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nc.

联系我们:重庆市黔江区酉阳县两罾乡红阳村1组   建超信息网客服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