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图片起底!“全球第一疫情扩散国”放任新冠感染3000万 却在德特里克堡搞起了“小动作” - 国际新闻 - 建超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卫星图片起底!“全球第一疫情扩散国”放任新冠感染3000万 却在德特里克堡搞起了“小动作”
2021-08-14 21:12:51 来源: 作者: 【 】 浏览:36次 评论:0

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这个被“全球第一疫情扩散国”层层遮掩,存放了大量危险、致命病毒以及产生多次严重危险生物制品泄漏的生物实验室,究竟还有哪些秘密,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与其究竟有怎样的关联?

14日,“吉林一号”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组由“吉林一号”卫星拍摄的德特里克堡卫星照片。正是这一组照片,揭开了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同新冠病毒紧密相连的更多疑点。

△美军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内部设施方位图

极度危险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

德特里克堡,是美国陆军医疗司令部位于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的一处生物实验室。那里存放着全世界最致命也最具传染性的病毒,比如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还有SARS病毒、MERS病毒等多种致命病毒。任何一种病毒泄漏,都会对全人类带来严重危害。

该实验室多次出现安全事故,曾发生过炭疽病菌被盗,致多人死亡和中毒的大丑闻。2019年7月,也就是美国“官宣”本国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大约半年前,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突然紧急关闭。几乎与此同时,与其临近的弗吉尼亚州北部地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系统疾病。

但就是这样一个存放了大量危险物品且曝出发生多次重大生物制品泄漏事故的实验室,周边却密布着多所学校和居民聚居区。根据“吉林一号”卫星拍摄的德特里克堡来看,整个德堡周围3千米范围内分布了5所学校,距离最近的一所学校仅与德堡相隔1.5千米。

美国政府消极防疫 却在德堡搞起“小动作”

自新冠疫情在美国暴发以来,美国政府因消极抗疫致使全美新冠确诊病例数飙升。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当地时间8月13日最新疫情数据显示,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飙升至36414121例。

△德特里克堡生化实验室2020年3月1日及2021年8月8日卫星影像对比图

在疫情肆虐时,美国在抗击疫情上鲜有作为,却在德特里克堡大兴土木,背地里搞起了“小动作”。

对比“吉林一号”卫星于近日(2021年8月8日)及2020年3月1日拍摄的德特里克堡卫星影像,可以发现,位于德堡东侧的一处建筑布局在这段时间发生明显变化,现场还残留建筑物移动的痕迹。

德堡西北方向的一处农田也在2021年8月8日变成了一块新增的建筑用地。

美国政府面对新冠疫情消极抗疫,却在疫情肆虐期间在德堡生物实验室搞“小动作”。德堡生物实验室究竟掩盖了哪些秘密,新冠病毒溯源之谜与其究竟有怎样的联系?

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与新冠疫情的关联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2019年7月12日报道,弗吉尼亚州北部一社区有54人出现发烧、咳嗽和全身无力等症状,2人死亡;该社区距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仅1小时车程。

2019年7月,美国官方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半年前,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突然关闭;2019年,美国马里兰州和威斯康星州大规模出现与新冠肺炎症状几乎没有差别的神秘“电子烟肺炎”;2019年,弗吉尼亚州北部地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系统疾病......

多个事实都将矛头直指德特里克堡,对此,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媒体也纷纷发表文章,要求在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进行新冠病毒溯源调查。

△韩国媒体《韩国时报》及菲律宾媒体《马尼拉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批评美方刻意掩盖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与新冠病毒关联。

美国急需给全世界一个交代

美国拼命掩盖的种种真相正在成为全世界共同寻求的答案。CGTN智库调查显示,迄今为止,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已有超过83%的网民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进行病毒溯源调查。

德特里克堡与新冠疫情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华盛顿的官员们至今讳莫如深的真相又是什么?美国和德特里克堡,需要尽快给全世界一个交代。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卫星 图片 全球 第一 疫情 扩散 放任 感染 3000万 德特 里克 搞起 小动作 责任编辑:ranjc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美国认输了?布林肯当面向中方保.. 下一篇德媒:默尔克任总理15年即将卸任 ..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站外搜索

Baidu
互联网www.ranjc.com

Copyright © 2008-     建超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nc.

联系我们:重庆市黔江区酉阳县两罾乡红阳村1组   建超信息网客服

 

 

 邮箱: